脱贫,只是当前的物质长相;奋斗,则是永远的精神长相。----作者
一
阿依古丽全名叫阿依古丽·哈甫赛买提格,是位维吾尔族同胞,博格达尔村马兰花牧家乐老板。
博村是博格达尔村的简称,它是温泉县西郊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的城郊村,现在是博州“乡村庭院治理先进单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村里聚居着73户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民。
这几年,我们新疆天雪文学院一直在温泉县做着乡村文化项目,以满足逐渐富裕起来的各族同胞日益增长的需求。基于这种关系和感情,前些日子到温泉县公干,特意就近去了博格达尔村。
“就去阿依古丽的牧家乐。”一大早,见到接陪我的朋友,他好像早有安排,直截了当地说。客随主便,也是一种随和和尊重。按照朋友的指引,车子直接开到了阿依古丽的牧家乐大院门口。
这是一个不小的砖混大院,雪白的院墙上绘画着色彩鲜艳的图案,院内绿荫匝地,花坛缤纷蝶舞。
“哎呀,欢迎欢迎!”我的眼光还在花树之间,帘起帘落,一位女士已经走出来站在了眼前。
她就是阿依古丽。
握手和寒暄之间,我观察了一下女主人。她中等个头,体态丰盈,紫色的纱巾把一头黑发拢向脑后,浓黑的眉毛有着动感地翘着,深而大的眼睛像一潭碧池,一脸红光泛着油亮。
听阿依古丽介绍,她家原来就只有间老旧的土坯平房,在村里种着几亩薄地,靠到城里卖点蔬菜过日子。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几亩贫地一间房,刮风下雨心里慌,几块现金包得紧,不到年底早用光。”她说,如果不是国家义务教育政策好,她的孩子连学都上不起,日子愁得不想有明天。
说起她开的牧家乐,就眉开眼笑地说:“这得感谢驻村工作队和匡书记他们。”
她说的工作队就是博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匡书记就是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匡文军。
“访惠聚”工作队在走访摸排后,将阿依古丽家列为优先脱贫对象,在旅游活动期间帮助阿依古丽拿到州政府专门扶持经营牧家乐的资金。
这两年,村里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借助“旅游+”,打好“生态牌”,做足“旅游经”。培养一批村队致富带头人,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新动能、新活力。
在工作队的指点、帮扶和培养下,阿依古丽农商结合,夏天,丈夫种菜,她利用政府帮助建设的新家开起了饭店,形成家庭产业小链条。冬天,丈夫改种菜为旅游,给她提供客源。
“自博州开展冬季旅游活动,村里掀起了牧家乐旅游热。她的牧家乐可忙了。”朋友也介绍说。
阿依古丽乐滋滋地说:“就是冬天,天气虽然冷,牧家乐的生意却不‘冷’。很多人慕名来品尝风干肉、冷水鱼,特别热闹。”
去年冬天,乌鲁木齐的游客苏珊很有口福,刚好赶上阿依古丽家的冬宰。阿依古丽为游客陆续端出冷水鱼、冬宰牛肉等美食,游客们吃着美食,喝着奶茶,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温泉的美景,都说:“温泉人非常热情好客,来这里不仅能品尝美食,还能参观北鲵馆、泡温泉,旅游项目很丰富,玩得很开心。”阿依古丽还喜滋滋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往常夏天一天能收千八百元,冬天更是客观,一天少则收入五、六千元,多时近万元。她精气神十足地说起笑话:“以前是钱躲着我们,现在我们不能跟钱过不去!”
二
喝了奶茶,我们再三婉谢,阿依古丽还是坚持要陪我们到村里转转,说是村子不大,时间也还早。
上午的阳光撒在大地上,一片光亮。我们漫步村街,一切明媚无余。硬质化的村街道路,整齐划一的庄园林,间隔划一的路灯,井然整洁的住宅。即使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的村庄,也只能甘拜下风。
“你还发现了什么?”走到一个村街口,朋友拽着我的胳膊慢慢一转,让我回头望着村里。
村街大道由里向外一次排列着绿树、路灯、花草、围墙、房舍。洁白的院墙,都像一幅幅巨画,构成了乡村画廊。
“哎呀!不好意思。”我举掌轻击了一下头部,懊悔地对阿依古丽和朋友说,“搞了一辈子文化,竟忽略了文化墙。也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啊。”
阿依古丽看我对文化墙有兴趣,简要地说起了文化墙的事。
作为县城近郊的贫困村,博格达尔村经济薄弱,村子道路破旧,残墙断壁随处可见。在首批”访惠聚“工作队的支持和带领下,经过两年的脱贫奋斗,全村基本实现脱贫。博州工商局驻博格达尔村“访惠聚”工作队接任后,与村“两委”把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村民素质、改善村容村貌的目标,狠抓庭院改造工作,沿村里的主要道路完成了院墙的统一修饰。
为把人居环境的外观变化作为提升村民文化素质的“宣传品”,驻村工作队聚智聚力打造“文化+”模式,积极与温泉县委宣传部联系,共同收集资料,经州委宣传部和文化局脱贫攻坚文化建设启发,村里的文化墙诞生了。
阿依古丽说;“建文化墙,村里家家户户可积极了,白墙都是各家自己刷的,都不要报酬。”
在工作队和村委会的组织下,村民们动手把墙壁刷白,把垃圾清理掉,村里越来越干净了。匡书记他们又请来州县画家,挥毫泼墨,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绘制了千余平方米左右的墙面,上面有山水人物,有故事文字。
村子靓丽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就开始到村子闲暇来了,寻找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生活。
我在折返阿依古丽牧家乐时,一路用心观看着文化墙。可以看到许多以鲜活的新农村建设为素材的宣传画。蒙古族土尔扈特人东归故事、怪石峪景区风景、中华民族一家亲和传统文化习俗等都在村民家的外墙上,营造了喜闻乐见、通俗易懂,营造了“处处是讲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文化氛围,在村里看“墙”说话已经成为基层党建和宣传工作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出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作用,让各族群众深刻感受文化所带来的幸福和实惠。
“现在这个村子变美了,村民的文明素质也提高了,大家都特别自豪,非常爱惜自家的‘文化墙’。这都得感谢工作队和匡书记。”阿依古丽信心满满而赞不绝口地说。
阿依古丽还甜蜜地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次她特意带着爱乱画的小孩子参观村里的文化墙,并讲结合字画讲故事和道理,小孩子变得懂事多了,在她过生日,小孩子还亲手做了张贺卡送给她。她说:“村里建成文化墙后,不仅美观,还成了许多父母进行亲子教育的好地方。”
我们跟着阿依古丽来到她家后面一个高处,放眼而望,村里就像一片夺目的织锦,井然有序的屋顶,有红色的,有蓝色的,宛如一幅浓彩重墨田园画卷,又宛如镶嵌在温泉县城耳朵上的一颗色彩斑斓的宝石。
三
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阿依古丽总是匡书记匡书记的。
在阿依古丽牧家乐午餐时,朋友和阿依古丽的零碎介绍地介绍着匡书记,我脑海里也对匡书记有了一个大致印象。
2018年2月1日,博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匡文军受组织委派,从原驻地转任博格达尔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他已经在别处驻村近两年了。
“换村继续任第一书记,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将以优异成绩回报组织和群众的重托与期望。”在接受新任务时,匡文军像一位已经历练的战士,对领导立下了军令状。
博格达尔村是城郊村,已经在前任工作组的努力下,村子基本整体脱贫。匡文军记住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在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村里还有十几户贫困户。“不能灯下黑,不能让一个村民在灯黑的熬日过活。”这是他在村委会上的话。
他和工作队的同志们走访了“四老”人员和贫困户,组织村“两委”、党员代表深入查问题、定措施、补短板,经研究公示确定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10条意见。结合工作部门优势,入户走访,深入农家村院、田间地头宣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结合特色村庄建设确定示范点,引导经营者打造哈萨克族、蒙古族等特色饮食文化,唱响旅游文化品牌;积极帮助业主进行对外宣传推介,吸引游客来村观光旅游,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村子已经有了全部脱贫的基础,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要求,合理规划庭院,依托温泉县旅游资源和城郊优势,打造庭院旅游经济‘金字招牌’,助力脱贫攻坚,成为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工作队和村委会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
两年来,筐文军统筹各支驻村力量,认真落实“1+2+5”八项任务,为老百姓的幸福日子想法子、找路子、开方子,让小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博格达尔村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和优势,将城镇化、现代农业建设与旅游业相结合,努力将村队打造成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的旅游村队。
全村始终坚持“人有我精,人无我特”的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村寨建设上突出一个“特”字。依托村里地缘、资源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庭院整治、“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上当尖兵、打头阵,率先垂范。
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坚持讲给村民听、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带头在村委会大院的闲置空地里搞起了示范菜园。实验成功后,从全村村民中选出3户示范户先行先试,打造庭院整治示范一条街,选出一批种植示范户,引导其他村民共同致富。目前,村民在各自庭院种植了蔬菜、水果等,实现了“三区分离”。
全村22名党员主动担当,担任起巷道环境义务监督员,全村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来村旅游的人明显增多。
为让农家乐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源,驻村工作队协调乡政府组织20名村民参加了冷水鱼烹饪、服装技能培训班2期,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如今,博格达尔村28户村民办起了牧家乐,念起了“旅游经”,打造出民俗文化“金字招牌”,并吸纳本村7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农牧民们一边放牧,一边开牧家乐,挣双份“工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开出村子,我把车子停了下来,和朋友再回首望着夕阳下的博格达尔村,余辉涂金,妙如仙境。这时,我响起了毛泽东同志那句有名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只有无畏的奋斗,才有崭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