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牧还草工程简介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任务,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实施背景
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退牧还草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先期治理10亿亩严重退化草原的建设目标。同年3月,国家西部办、国家计委、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5部委联合下达了2003年退牧还草任务,退牧还草工程正式启动。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把草畜生产经营、保护与建设的责任落实到户。实行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载畜量。实行草场围栏封育,禁牧、休牧、划区轮牧,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以中央投入带动地方、个人投入。推行休牧与轮牧相结合、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优化畜草产业结构,恢复草原植被,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农牧民的长远生计。
按照《关于印发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的通知》,退牧还草工程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原则,省级人民政府对工程实施负总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负责综合协调,组织研究有关政策、办法,落实规划、下达年度任务、计划等,农业部负责编制规划,提出年度任务,审核各省区上报的实施方案,并主管实施。按照分工,每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联合下达年度退牧还草任务和投资计划,各省区农牧部门根据下达的任务编制实施方案报农业部审核后由省政府批复,各省区农牧部门按照省政府批复的实施方案开展工程建设。农业部于2004年印发了《退牧还草工程项目验收细则》,对工程验收做了规定,退牧还草工程实行县级自查、省级核查和国家抽查三级验收制度。
二、建设内容
2003年退牧还草工程启动时,退牧还草工程只有“围栏”一项建设内容,围栏建设标准为青藏高原区每亩20元、其他地区每亩16.5元,中央补助70%,地方配套30%。工程要求在围栏内开展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对禁牧、休牧的牧户给予饲料粮补助。同时,工程按照围栏建设中央投资的3%安排科技支撑和前期工作费。
2005年,国务院西部办等五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牧还草政策措施若干意见的通知》,对工程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是提高了围栏建设标准。青藏高原区每亩投资由20元提高到25元,其他地区每亩投资由16.5元提高到20元,中央补助70%,地方配套30%。二是增加了退化草原补播建设内容,补播面积为围栏面积的30%,每亩安排草种补助费10元,全部为中央投资。三是按照围栏建设中央补助经费的1%安排前期工作费。四是继续安排饲料粮补助,延长了补助期限。
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的通知》,对工程政策再次做出调整。一是增加了舍饲棚圈和人工饲草地建设内容,舍饲棚圈建设标准为每户中央补助3000元,建设80平方米棚圈;人工饲草地建设标准为每亩中央补助160元。二是提高了围栏建设的中央补助标准。中央补助由70%提高到80%,地方配套由30%调整为20%,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三是补播投资标准由每亩10元提高到20元,全部为中央投资。四是按照围栏建设、补播、舍饲棚圈、人工饲草地等建设中央总投资的2%安排前期工作费。同时,从2011年起,不再安排饲料粮补助,在工程区内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2016年起,国家进一步提高退牧还草补助标准。围栏建设每亩25元、补播投资每亩60元、人工种草每亩200元、毒害草治理每亩140元。
三、建设情况
2003起,我区根据国家退牧还草建设规划,持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2003-2020年,中央共下达我区退牧还草建设资金631818万元,实施围栏建设22016万亩、补播改良2281.4万亩、人工种草338.37万亩、棚圈建设98565户、管护站建设92座、毒害草治理230.54万亩。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617410万元,完成围栏建设21057.9万亩、补播改良2219.19万亩、人工种草330.37万亩、棚圈建设98565户、管护站建设92座、毒害草治理182.61万亩。
四、取得的成效
(一)工程区草原植被盖度、高度明显增加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工程区内草原平均植被盖度为58.95%,工程区外为41.26%,工程区内比工程区外高17.69个百分点,草原植被盖度稳中有增。工程区内草原植被平均高度为27.90cm,工程区外为16.75cm,工程区内比工程区外提高11.15cm,草原植被平均高度增加明显。
(二)工程区鲜草单产明显提高
根据自治区草原总站草原资源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工程区内草原植被鲜草单产为3063.99kg/hm2,工程区外为1350.79kg/hm2,工程区内比工程区外增加1713.20kg/hm2,工程区内比工程区外鲜草产量高1.26倍。
(三)工程区草原生态明显改善
通过退牧还草工程的持续实施,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工程区草原植被盖度、高度、产量提高,优良草种数量增加,草原植被种群得以休养生息,种子成熟和繁衍得到更新的机,植被退化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其次,工程区野生草种类数目增加,种质资源结构得以优化,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草原荒漠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