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头部

其他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报告 > 其他
返回上一页

深入一线搞调研算账算出新气象——对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体会

发文日期: 2014-01-30
而木垒县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60%,但农牧民的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只占大农业收入的33%。租用草场费,牲畜需在鄯善县放牧4个月,每只牲畜要付130元草场租用费,转场运输费每只20元,一个冬季每只羊需150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

的确,一个领导懂不懂经济,就看他会不会算账,会不会算大账,会不会算长远的账。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干成大事。

2012年初,县委办提供的一组数字发人深思: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有4个牧业乡镇,20个牧业村,有牧民5282户22400人,其中有12个自治区级贫困村。2011年,这些村人均收入最高的5888元,最低的只有3610元。而木垒县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60%,但农牧民的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只占大农业收入的33%。

由此可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人均收入,重点在牧区,难点在12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为了摸准木垒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着力的方向,就必须到一线去,到“冬窝子”里去,到牧民中间去。

我带领牧业乡镇党委书记及民政、畜牧等部门干部一行前往鄯善县七个台等地的“冬窝子”调研。那里牧草较丰富,每年冬天,木垒县有600多户牧民、12万余头(只)牲畜到那里去越冬度春,直到次年3月初再转场返回木垒。

从木垒到鄯善县冬草场近300公里,单靠人工转场,长途跋涉七八天,劳顿颠簸,非常辛苦。如遇风雪天气,还会造成牲畜死亡。如果用车辆运输转场,费用颇高,大多数牧民难以承受。转场之后,生活也很艰苦。

牧民们说,这几年草场租金涨得厉害,与当地牧民之间的草场纠纷也时有发生,因狼害、转场和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也多,麻烦多得很。听着牧民的诉说,我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吃苦受累转场到此地,到底划算不划算?得算算看。

我和牧民还有畜牧部门的同志当场算起了“转场”账。租用草场费,牲畜需在鄯善县放牧4个月,每只牲畜要付130元草场租用费,转场运输费每只20元,一个冬季每只羊需150元。如果在家圈养,圈养期只要3个月,每只羊需要准备120元的饲草料就够了。如果单纯看这些数字,自然放牧和在家圈养差不多。但还有两笔账,牧民没有算进去。一是转场过程中狼害造成的牲畜死亡损失大约3%,有时更高,二是节省劳动力转移增收的账。按一户牧民300只羊的规模计算,与转场相比,在家圈养每户可减少开支1.6万元左右,如果把这笔钱投放在暖棚圈养上,牲畜饲养有好草好料,不仅可以保证过冬不减膘,养好了还会增膘。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转场的劳顿颠簸、牲畜伤亡,节省的人力还可利用冬闲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一笔细账让在场的牧民和干部若有所思。每年辛辛苦苦的转场放牧,还不如在家门口搞暖棚养殖划算。这次调研我感触很深。对习近平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的论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调研结束后,我们结合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新春好开局、实干促增收”活动,在全县开展了“走访基层、促进实干”活动。目的很明确,就是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基层情况;方法很简单,就是走村串户,和牧民面对面一起算账。那些日子,我亲自带队,各乡镇、各部门干部下戈壁、走牧场、进毡房,召开一个又一个座谈会。掰着手指和每户牧民算账,算投入账、算产出账、算劳动力账,因势利导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自觉自愿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账算清楚了,牧民的观念开始转变了。

而要保证12万头只牲畜在家门口安全越冬,解决棚圈问题事关重大,这是影响600多户牧民来年提升收入的事,是关乎今后畜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的事,也是对于改变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这是大事。

县委县政府决定,将2013年定为“棚圈建设年”,高位推动,整合项目资金、帮扶资金,出台优惠政策,在牧区大规模搞棚圈建设,对每个标准化养殖小区补助45万元,对散户棚圈每座补助3000元,引导牧民出资出力投身棚圈建设。

紧接着,我们全力组织动员牧民积极储草备料。从2013年8月开始,在全县开展“大干80天”活动,上至书记县长,下至村干部,人人深入基层一线做工作。同时,各乡镇场牧场主、种养业大户、企业家组建“草畜联营合作社”20个,采取“统一管理使用草场、统一放牧、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销售、分群饲养、年底分红”的经营模式,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有的牧民将牲畜交给草畜联营合作社管理,自己参加了哈萨克牧民建筑队,收入非常可观。有部分牧民在家门口搞起了育肥养殖和牧家乐。

白杨河乡铁热斯阿勒克村牧民艾尼甫汗将80多只羊全部托到了本村的养殖合作社,每只羊一年返还200元钱,自己去了哈萨克牧民建筑队,每月固定收入3000多元,仅此两项,艾尼甫汗年收入近4万元。哈黑达是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牧民,今年,他也不去鄯善了,在家门口搞养殖育肥和牧家乐,屈指一数,这个冬天他可以赚7万元。

看到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听到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谢话,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深切感受到,在调研工作中,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诚心诚意地和群众一起算账,就可以算出明白账,算出好办法,算出新气象。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