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康之路的幸福密码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党委宣传部调研组
察布查尔锡伯语意为“粮仓”,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位于乌孙山地及伊犁河谷地之间,全县总面积4485平方公里。2019年生产总值58.56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3亿元,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004元、14220元。2002年评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至2016年,实现了全县29个贫困村陆续退出、贫困县正式“摘帽”。2019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归零,“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各项精准扶贫措施有效落实,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4764元增长到2019年的10094元。近年来,察布查尔县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攻难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进展。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干部“领战”一线,扛实责任,扑下身子“我来扶”。一是坚持“双组长”制。县委书记和县长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领导组会议,定期召开县委、县政府专题会议,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扶贫政策理论,紧盯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理清工作思路。二是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各乡(镇)场、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协同抓,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统筹推进责任,乡村两级党组织落实具体责任,纪检监委和相关职能部门落实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制定下发《察布查尔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把建强村级五支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加强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顿,健全“五大中心”(党建中心、综治中心、群众服务中心、社会事务中心、经济发展中心),落实“七步议事法”,推动党支部成了贫困群众的主心骨、领头羊。
(二)健全机制,各级党组织“会战”一线,撸起袖子“这样扶”。一是构建“6+X”扶贫大格局。构建县四套班子、县直部门、乡村党组织、“访惠聚”驻村工作组、驻县企业、农村党员,援疆工作组、对口帮扶单位、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的“6+X”扶贫大格局,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县四套班子领导包乡作战到村、到户,上下联动。州级18个单位、县级102个单位组织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坚持“一村一案”“一户一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各类资源,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切实补短板、强弱项。二是健全“135”扶贫工作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内生动力。抓住一个易返贫薄弱环节,县、乡、村三级一起帮、一起管,逐户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好“扶志扶智、就业、提高组织化程度”三项重点工作,推进“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实施“托老、托幼、托地、托畜、托教”工程,最大限度地促进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就业增收;对建设美丽庭院、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外出就业、参加集中培训教育、规范行为遵纪守法五项内容进行一揽子补助奖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主动脱贫。三是建立“431”就业扶贫工作法。做实贫困就业人员纳入建立企业党群组织、激发劳动活力等四项工作,切实突破贫困户就业的“思想认识、组织纪律、劳动效率”3个壁垒,引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农牧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四是规范“六个精准”措施。坚持从“人、物、档、网”四个环节入手,采取“两公示一公告”、全面复核、实地核查、系统比对等方式,精准确定扶持对象;坚持“一户一策”“一村一案”,按照“县统筹、乡审核、村研判、帮扶干部与群众定措施”机制,做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扶贫工作扶到点子上、根子上;坚持“七步议事法”,完善扶贫规划,严格落实村申报、乡审核、县批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坚持因村精准选人派人,29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全部由科级干部担任,选配贫困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199人、专职扶贫专干150人,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手。坚持把心思用到谋实招上、干实事上,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不“垒大户”“造盆景”,搞“数字脱贫”“假脱贫”,使得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三)探索实施“就业进城、产业上山”,持续强化“造血”功能。一是扎实推进生态扶贫。推进30万亩“闽宁模式”生态造林,三年完成经济林6.8万亩,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护林员队伍中,每个贫困户管理50亩果树,前5年无收益时,从扶贫资金中给予每户每年1.2万元补助,5年挂果后,补助资金不再发放,果树的30%收益归农户所有,成为他们的长期稳定收入。二是全面推进产业扶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选育优良经济作物品种,组建合作社,引进加工企业,建成10万亩红花标准化绿色原料基地认证、5000亩有机红花种植基地认证、万亩有机稻蟹养殖产业基地,打响察布查尔绿色有机品牌。三是创新推进畜牧扶贫新模式。引进创锦牧业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带动农牧民参与饲草种植、特色养殖,闯出龙头企业带贫益贫增收致富路。四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伊南工业园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馕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拓宽贫困群众就业门路。五是着力聚焦文化旅游扶贫。用好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旅游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推进锡伯古城文化旅游、万亩薰衣草观光旅游、哈萨克民俗风情旅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创建农村电商示范县,有效拓展产业扶贫空间。
二、取得的成效
从全面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以来,察布查尔县44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了群众思想大变革、精神风貌大改善、生活水平大提升,如今的察布查尔县,基层组织更强了,乡村更美了,基础设施更好了,村民口袋更鼓了,各族干部群众感念共产党的好政策、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心也更齐了。
(一)干部队伍得到锻炼,基层强了。五年来,县乡村三级书记一心一意谋脱贫,时时刻刻将脱贫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将贫困户作为自家的一部分,手把手、心连心,帮思路、教办法。五年的真情付出,五年的全心帮带,带领贫困户走出一条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五年来,自治县从点到面,干部能力得到提升,基层组织全面夯实,以党建促脱贫成效凸显。
(二)精准帮扶成效明显,乡村美了。五年来,自治县坚持“六个精准”“七个一批”,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增强,荷花小镇、康养小城、红花乡村、生态田园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如今的察布查尔县整洁干净亮堂,察布查尔县各族干部群众精神更加振奋、面貌焕然一新。
(三)“志智双扶”双轮驱动,村民富了。察布查尔县致力“志智双扶”,从思想着眼、技能着手,开展“劳动光荣、争贫可耻”大讨论、大力选树勤劳致富典型、组织致富代表巡回宣讲、每月组织脱贫大讨论、发放“致富倡议书”,推广“一约四会”促乡风文明、“三学一去”、农牧民技能培训等系列做法,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人人盼脱贫,奔小康,人人有技能,家家有就业。如今的察布查尔县,各族群众不但思想富裕,口袋也富足了。各族农牧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之路上信心强、力量足、耐力久。
三、经验与体会
五年的脱贫攻坚实践中,察布查尔县结合实际,深入探索,深入实践,深入思考,对脱贫攻坚工作有了一些收获、思考和启发。
第一,坚持“五个理清楚”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察布查尔县结合自治县实际,坚持“五个理清楚”,确保“四个到位”。理清楚扶贫干部队伍,配齐配强县乡村三级扶贫专干,保持扶贫干部队伍的专职专干、稳定固定。理清楚扶贫政策,认真梳理各项扶贫脱贫政策,组织干部学习、面向群众宣讲,切实学好、用好、宣传好扶贫政策。理清楚扶贫项目,紧紧围绕脱贫和巩固提升需求,坚持”两上、两下“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制定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理清楚扶贫措施,十四个专项行动组围绕“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与乡村会商研判,按照“适合什么就提供什么”原则,因村因地、因人因户确定扶贫措施。理清楚扶贫要求,认真梳理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要求,汇总形成工作要点,逐一进行责任分解、细化落实,确保各项任务不漏项、不缺项,全面落地。
第二,理顺工作机制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抑制贫困的长效机制,决不能出现一边脱贫一边又有一些人返贫的现象。五年来,察布查尔县结合自治县农牧民贫困根本原因,着力从机制入手,构建“6+X”扶贫工作格局,统筹各方帮扶力量,建立“135”扶贫工作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内生动力,通过“431”工作法解决困扰贫困群众转移就业难题,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拔掉“穷根”。
第三,实现“志智双扶”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贵在立志,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察布查尔县坚持“志智双扶”“六个精准”“三个加大力度”,强化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到户到人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坚持“把党旗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着力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生态扶贫造林、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等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帮扶机制,大力推广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实现贫困群众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