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目标导向即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当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历史交汇期,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洛浦县恰尔巴格乡阔恰艾日克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加快旅游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调研组近期对该村情况进行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洛浦县恰尔巴格乡阔恰艾日克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边缘,系深度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育相对滞后、结构比较单一,带动致富和抵抗风险作用不强,长期贫困闭塞导致人们思想观念较为保守。该村人多地少,主要以小麦、玉米、核桃为主,收入水平低,2019年人均收入8306元,计划2020年整村脱贫。
同时,阔恰艾日克村具备以下六方面的优势:区位交通优势,阔恰艾日克村距和田市18公里,洛浦县城3公里,315国道、326省道穿村而过,往来人流、物流密集,发展国道经济优势突出。政策红利优势,是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洛浦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具备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发展预期。工作队伍优势,现有村干部8人、党员50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理解力、执行力明显提升。群众工作优势,持续深入推进群众工作,坚持群众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友爱。定点帮扶优势,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洛浦县和恰尔巴格乡对基层工作高度重视,在选派人员、投入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人财物各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二、旅游产业路径选择
阔恰艾日克村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业态、设施、服务、文化、管理升级,逐步推进乡村建设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重点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富民安居房改造、三区分离、厕所革命等工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强乡村旅游发展顶层设计,完善相关规划,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构建G315旅游景观带,融入现代康养元素,打造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示范、民俗产业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农文旅融合新样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以休闲观光度假区为主,特色种养殖为辅的产业空间布局。
2017年以来,阔恰艾日克村将改善居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加大对水、电、路、气、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阔恰艾日克村按照城乡互动、产业融合、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精品开发、集聚发展的原则,以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为重点,投资2500余万元,加快推进玉湖艺家乐项目、精品果蔬采摘园项目、动物观赏园项目、葡萄长廊工程建设。
一是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以玉湖艺家乐为支点,配套建设占地面积200亩的动物观赏区、500亩休闲农业观光区、200亩果蔬采摘区,打造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2018年年底集休闲、垂钓、餐饮、娱乐、农业观光、果蔬采摘及住宿为一体的乡村休闲综合体玉湖艺家乐项目进入运营阶段,吸纳30名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带动4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后期,还将引进投资方建设水上乐园、体育场(包括篮球场、排球场等场馆)、赛马场、滑雪场、动物观赏区、村博物馆、艾德莱斯丝绸以及和田手工羊毛地毯厂(展示厅)、和田玉文化推介一条街等项目,打造提升成阔恰艾日克村的乡村旅游产业龙头项目。
二是着力开展“彩绘巴扎”项目。突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石榴籽”为创作主题,以团结友善、勤劳奋进的村民为彩绘对象,充分挖掘阔恰艾日克村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在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的积极协调下,分阶段、分巷道喷绘完成各设计图样,营造阔恰艾日克村新的网红打卡地。
三是努力壮大村级民宿产业。在现有18户民宿基础上,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民宿旅游产业。计划三年内打造6套高端豪华型民宿,50套中档民宿,64套符合大众消费的普通民宿,装修完成一套就开门揖客一套,多层次、宽领域保障旅游住宿条件。
四是倾力建设葡萄架下的村庄。依托现有10公里葡萄长廊,进行精细、精品、精准推广,发展特色蔬果及绿色有机葡萄产业,打造绿色有机葡萄长廊乡村。长廊周边种植观赏、食用兼备的北京大黄桃、黄花菜、玫瑰花等特色作物,通过乡村旅游,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是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依托现有92座温室大棚和285座大拱棚设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按照“一村一品一特”发展理念,将全部大棚及拱棚交由蔬菜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打造现代旅游农业示范村。
六是强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建设。依托新建玛糖加工厂、热依汗酒作坊、干果批发市场及粮油批发市场,多产业、多项目带动发展,重点支持占地100亩、建设规模50T冷藏库的果蔬批发市场项目。目前,阔恰艾日克村已形成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宿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为抓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村镇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充分提升农牧民群众在乡村旅游产业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三、调研感悟
一是产业多元发展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阔恰艾日克村不仅注重发挥传统产业减贫带贫功能,更注重结合区位优势、比较优势,针对贫困户增收致富路径窄问题,对症施治,开准药方,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包括“蔬菜种植村”“牛羊育肥村”“特色林果村”“现代农业示范村”“观光休闲农业村”等基地初现雏形。玉湖艺家乐扩建项目已成为当地明星项目,曾经1晚出售了10只烤羊,发展势头可见一斑。阿迪力在与调研组的对话中透露:“现在自己有能力带着老乡一起发家致富,这种成就感让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很骄傲!”
二是扶贫扶志扶智凝聚了文化振兴的“精气神”。过去一些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躺在党的好政策温床上”,成为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严重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果。针对此类现状,阔恰艾日克村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激励典型等方式深入开展扶志扶智工作。通过组建60人的文艺演出队,男女老少竞相参加,三五成群就是“一场戏”,跳舞拔河好不欢乐,移风易俗提升文明风尚。调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研室邀请的彩绘公司已在阔恰艾日克村打造“彩绘巴扎”网红景点一期工程,对村主街道进行手绘墙画,赢得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和点赞。后续将充分展现阔恰艾日克村历史文化底蕴的象征符号,把小康幸福生活的农民笑脸全部画到街道上,巴扎上买卖牛羊的巴郎子、葡萄藤下熙熙攘攘的古丽们、远近闻名的好母亲、好媳妇,都将成为阔恰文化振兴过程中靓丽的风景线。
三是人居环境整治树起了生态振兴的“新标杆”。将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入手,因村制宜建设“美丽家园”。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农村环境面貌更美丽、农村基础设施更完备、农村公共服务更便利、农民生活更有奔头,推动村容整洁逐步向生态宜居目标进发。阔恰艾日克村曾经是洛浦县出了名的“脏乱差”。结合美丽乡村规划,利用闲置木材,打造十公里葡萄长廊,成为了“葡萄架下的村庄”。努力把小庭院做成大文章,开发“一畦菜、一棵树、一株藤”等果蔬种植微产业,种植大葱、洋葱、西红柿等蔬菜,定植果树8800棵,林下养殖鸡鸭鹅1500只,使庭院经济真正变成群众的“摇钱树”和“聚宝盆”。现今村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观念明显改变,脱贫致富的信心得到进一步增强,2019年被评为“洛浦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四是产业带动就业鼓起了脱贫致富的“钱袋子”。坚持疆内疆外与就地就近就业相结合,通过深入摸排、实时掌握群众就业意愿与能力,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就业。同时,依托玉湖艺家乐、卫星工厂、公益性岗位等渠道,鼓励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和投身于乡村旅游创业。组织群众分类、分批参加技工技术等技能培训,累计开展就业培训200余人次,培训覆盖率达到80%,实现更多未就业群众投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通过邻里结对、志愿帮扶、有偿服务等方式,协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实际困难,做好转移就业对接与服务,保障外出就业人员持续稳定务工增收。
四、调研建议
随着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南疆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重构,生产力得到解放发展,在这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新风尚的引领者、现代文明的传播者、社会稳定的维护者,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调研组跟随村干部走访入户,沟通了解情况,基层干部群众“白+黑”“5+2”的冲刺攻坚斗志全部印证在村民们脸上,憨厚的笑容如同这盛夏的果实已挂满枝头,预示着秋收的喜悦。围绕蹄急步稳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米路”,推开这道“小康致富门”,推动阔恰艾日克村奔向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发展定位,绘就稳定增收新蓝图。充分发挥紧邻国道的区位优势,明确“蔬菜种植村、特色林果村、现代农业示范村、牛羊育肥村、文旅观光休闲村”五大发展定位,围绕“玉道花海、丝路水乡、驼铃歌舞、风情和田”修订完善《阔恰艾日克村玉湖艺家乐发展规划》《中国和田玉文化第一村规划》;立足“田园寄乡情,远方有诗意”愿景,科学制定《葡萄架下的村庄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积极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新疆六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彩绘巴扎项目完工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村里的民宿产业和彩绘巴扎项目的融合,提前谋划对接二期彩绘巴扎项目,积极打造新疆彩绘巴扎第一村,助力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引进设施农业采摘项目、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等,为居民可持续稳定就业增收绘就美好蓝图。
(二)立足南疆实际,实现产业兴旺新突破。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做好产业规划,优化区域产业经济结构,加强项目库管理,编制本区域“乡村振兴”阶段重点扶持产业清单,实现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布局。结合地区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例如,和田以前的防沙治沙,主要是选择乔木(核桃等)、灌木(葡萄、玫瑰等)实施治理,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发挥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菊芋、蔬菜、畜草料、采摘园特色种植等抗旱和抗风沙、再生性强的作物,实现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农文旅跨界重组的新业态、新亮点。
(三)加强生态保护,开创绿色发展新航线。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所要历经的一场持久革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要求我们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走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立足阔恰艾日克村的玉带河和艾日克(渠道)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南疆洛浦(罗布)人文历史,在打造葡萄架下村庄的同时,有效宣传核桃林里的家园、玫瑰花香的村落等元素,结合“彩绘巴扎”、民宿、艺家乐项目,探索特色种养、绿色旅游、创意农业等发展路径,把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成立环保志愿服务队,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生态振兴优势。
(四)坚持文化浸润,引领文化振兴新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发掘“石榴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历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价值与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和“五个认同”,夯实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五)夯实基层基础,打造坚强有力新班子。以乡村旅游促进组织振兴,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乡村旅游发展中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打造新时代坚强有力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把党建抓在手中,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一月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三重一大”等制度,将党建元素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过程,通过“党建+”人才培养、项目落实、扶志扶智、美丽乡村建设等举措,从根本上提高班子成员对基层工作的理解力、增强带贫益贫能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坚强保证。
(六)持续精准用力,铸就乡村振兴新名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需在各级帮扶力量的支持帮助下,从“统筹”和“衔接”两个层面发力。“统筹”强调的是对乡村建设的全面把握,以科学、环保的理念去推进城镇化布局和产业布局,实现均衡发展。而“衔接”更注重找到乡村建设各个环节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发展的逻辑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次序。同时,注重乡村建设中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作用,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永续发展的长期要求,在各个环节中提升实效。一是结合村里的发展规划,以生态宜居为目标,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及设施农业,加快引进龙头企业,尤其是农文旅产业的专业旅游企业,推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带动村民稳定增收致富。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扩建村内部分道路、抓紧落实主干道亮化照明工程,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公共厕所、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和强化软件服务保障水准,打造南疆民宿旅游目的地。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承接各类支农、兴农、涉农资金的载体,财政资金安排分配上,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重点在信贷担保、贷款贴息、品牌创建、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支持,造就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真正让乡土人才的能量在农村大地充分释放、竞相生长。四是探索乡村旅游集体经济模式,以“党建+产业发展”“党员+致富能人”等模式,积极选聘“名誉村主任”,实施百企帮百村工程,争取上级部门的帮扶支持,将部分帮扶资金用于村级旅游项目、集体投资创收项目,促进集体经济集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