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推进。
新疆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强调,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南疆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好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也为全区脱贫攻坚事业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谋划推进,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增加投入,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南疆四地州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是新疆乃至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南疆工作,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实行特殊政策支持南疆发展。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也明确强调,补上南疆短板,缩小南北疆差距。
三年来,一个个举全国之力、全区之力的帮扶行动随即在这里集中展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建设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城镇保障性住房165万多套,免费体检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一系列带着感情、带着温度的惠民措施集中在南疆实施,为南疆四地州的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今,自治区各行业各部门分别制定扶持南疆四地州发展的专项规划以及脱贫攻坚规划,建立了北疆30个经济强县(市、区)和3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与南疆四地州27个贫困县(市)结对扶贫机制,明确并落实了南疆四地州“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责任,出台社会扶贫资源重点投向南疆四地州、自治区民生支出更多投向南疆四地州等政策,全社会聚焦南疆、多方合力帮助南疆脱贫攻坚的局面正在形成。
放眼全区,脱贫攻坚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自治区扶贫办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全区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9.3亿元。三年来,全区71%的贫困村有双语学前教育场所,68%的贫困村新建了卫生室,解决3.16万贫困户医疗保障问题,建立了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贫困人口参与新农合覆盖率达到100%、购买大病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精准扶贫,提高脱贫攻坚实效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对南疆发展,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实行特殊政策,打破常规,特事特办。
今年以来,莎车县塔尕尔其乡库木艾日克村农民纳斯尔·吾斯曼的家有了大变化,原本杂乱无章的院子如今被划分成生活区和生产区。院落一角新修的羊圈,是纳斯尔·吾斯曼脱贫致富的新希望。“年初村里发了扶贫羊,我在庭院修建了羊圈,今年我要靠养羊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纳斯尔·吾斯曼说。
如今,庭院经济已成为莎车县推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莎车县扶贫办主任鞠本权介绍,
2016年,莎车县各乡镇庭院内共新建小拱棚4052座,面积达2799亩,新建“人畜分离”养殖场、合作社202个、棚圈面积达30.52万平方米,打造并运营的48家庭院内农家乐都已实现营利。在确保院落整齐、美观的基础上,莎车县还充分尊重农户意愿,通过多种发展模式,鼓励农民在庭院内开办手工作坊、刺绣针织合作社等,把小庭院做成了扶贫攻坚的“大文章”。
近年来我区从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方面综合发力,使精准贯穿扶贫开发工作全链条,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
自治区专门将2016年确定为“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年”,通过开展普查、精查、交叉检查,实行大数据检索,全区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达到95.92%。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革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方式,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直接切块下达到县市,促进了项目贴近需求设置和资金精准使用。
为了突出脱贫攻坚的实效,真正实现成效精准,我区还对7个拟摘帽县、1286个退出村、139万脱贫人口进行严格的脱贫验收核查,做到当地主要领导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攻坚期内不脱贫不脱钩,确保脱贫质量的稳定。
2016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261万减少到122万,35个贫困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55元,比2012年增加2965元,年均增长12.2%,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68元,较2012年增加3066元、年均增长13.1%。
建立长效机制,培养扶贫“造血”能力
不久前,记者在若羌县瓦石峡镇塔什萨依就业基地见到了正在这里学习枣树修剪的和田市拉斯奎镇农民艾则孜·白尔迪,经过短暂的培训,39岁的艾则孜·白尔迪将正式成为一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年收入将大大提高,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
艾则孜·白尔迪以前做梦都不会想到,若羌县居然成了自己脱贫致富的地方。
“以前听朋友说若羌县农民年人均收入3万多元,觉得不可思议。”艾则孜·白尔迪说,和田老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3亩,人多地少,很多人生活十分拮据。现在自己变身为若羌县红枣生产加工企业的一名合作果农,和同伴共同负责180亩红枣树的生产管理,每年在田间工作8个月,收入接近4万元,其他时间如果出去打工,年收入超过4万元不是难事。
艾则孜·白尔迪来到若羌县就业脱贫,是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的真实反映。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区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区域,以就地就近为主要形式,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区先后组织实施南疆5000名城乡富余劳动力到北疆东疆环卫岗位工作、1万人到国有企业工作、以“六个一批”为渠道实施三年10万人疆内转移就业工作,努力使每个农村劳动力都有活干、有钱挣。
为拔掉“穷根”,培育“造血”功能,三年来,自治区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推动南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社会稳定的主攻方向,坚持优势优先,引导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三年来共安排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27.52亿元,带动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46.17亿元。三年南疆累计新增纺织服装企业884家,占全疆新增纺织服装企业数的58%;新增就业13.25万人,占全疆纺织服装产业新增就业人数的53.4%。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之际,全区上下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一定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