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克斯县是自治区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历来以牧为主。近几年来,这个县在海拔高、无霜期短的高寒条件下,农业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粮食总产1975年之前只有两三千万斤,到1980年达八千万斤,连续五年,平均每年增长23.5%。1981年由于大面积毁灭性的冰雹灾害,损失粮食七百多万斤,总产仍然达到七千四百一十三万斤。粮食平均单产由1975年以前的百十来斤,1981年达到二百八十六斤。1981年全县人均分配二百零三元,人均占有粮食一千五百五十六斤。1975年以前,每年需要调入粮食,1977年以后翻了身,每年都可调出大量粮食。与此同时,畜牧业生产也得到稳步发展。
特克斯县农业生产能够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三点启示:
一、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发挥春小麦的增产潜力。多年实践证明,当地冬小麦越冬困难,而夏秋季节气候比较凉爽,适于春麦灌浆成熟。他们确定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逐步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1980年全县十五万亩水地春麦平均单产三百一十八斤。1981年还涌现出许多高产地块,如科克铁热克公社齐巴尔塔勒大队一生产队二十七点四亩春麦,亩产一千零一十一斤;这个公社科克铁热克大队二生产队,有七亩春麦,亩产一千零六斤。
二、从当地生产实际出发,实行科学种田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克斯县虽然历来以牧为主,但是实行科学种田的水平提高很快。县委领导重视科学技术,注意发挥技术十部的作用。县、社两级领导班子中,都有熟悉当地情况,具有专业知识的干部。他们善于从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吸取外地科学种田的新技术,扎实认真,讲求实效,看得准,抓得狠。成效最突出的,一是种子,二是肥料,三是化学灭草。
春麦产区,究竟种什么品种合适呢?他们曾试种包括墨西哥、智利小麦在内的国内外许多春麦品种,两次派技术干部到青海学习栽培技术,进行引种。经过反复对比,确定了一个当家品种,目前以青春5号为主;两个搭配品种,高原506和斗地1号,这三个品种分别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3.4%,15%和9%,初步改变了小麦品种多、乱、杂的现象。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种子质量,建立了种子田,进行提纯复壮和精选种子。在肥料方面,狠抓施用基肥,培肥土壤。全县每年施农家肥的面积十万亩,占播种面积三分之一,平均每亩四千斤。化肥深施和有机肥料混合使用,已经形成制度。他们针对春小麦要求胎里富的特点,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每亩用粉碎过筛的羊粪一百至二百斤,与适量磷肥或磷酸二铵、氮磷复合肥混合,带肥下种。氮肥除用作种肥外,采取播前条深施。该县草害严重,每年草荒面积达一二万亩。从1978年开始狠抓化学灭草,1979年防治面积为十七点六万亩,1980年十八点九万亩,1981年二十点七万亩,占小麦面积的80%。
在实行科学种田的同时,这个县还重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他们着重抓了农机和水利两件事。这里由于种植作物单纯,过去春季播种和秋季收获,分别要两个月以上,经常把麦子压在雪里,第二年还收打不完,浪费很大。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现在,播种和收获期,都缩短在一个月之内,既掌握了农时,又减少了浪费。同时,水利设施也有了相应改善,每年播种的二十三万至二十七万亩水浇地,基本上能够保证用水。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为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农作物单产创造了条件。
三、注意农业与畜牧业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实行农牧结合。1975年之前,这个县由于粮食不能自给,每遇春季大雪和寒流侵袭,牲畜草料缺乏,严重地影响畜牧业生产。近年来,他们发展了农业生产,国库有充分的粮食储备,各公社的农业队也有足够的粮食和饲料,可以随时满足牧业上的需要。每年冬季,农业区还可以为十万头左右的牲畜提供越冬的条件,在农区过冬牲畜占全县总头数的20%以上,农业成为牧业生产可靠的后勤补给基地。畜牧业的发展又直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畜牧业为农业提供的优质肥料,每年达四亿斤以上,大量优质肥料合理轮换施用,既能充分发挥化肥的增产效益,又保持和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增产。经验说明,农业和畜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候因为处理不好,例如乱垦草场等,也会发生一些矛盾,但是从根本上说;从进一步发挥土地和农牧业产品的经济效益来说,二者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农牧民群众感激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即使去年遭受冰雹损害特别严重的一些社队,群众也毫不气馁,春耕生产件过往年。